本次分层是按照新《分层管理办法》进行的第一次市场分层调整。由于新《分层管理办法》对创新层准入条件和维持条件进行了修改,今年创新层公司家数较往年有所减少。据专业分析,今年仅有125家原基础层企业成功进入创新层,远低于去年的710家,这也是2018年新三板创新层企业数量大幅减少的关键所在。中大股份凭借生产规模、利润快速增长、规范管理和投资者踊跃,从一万多家企业中脱颖而出,昂首挺进创新层,成为125家从基础层跃升至创新层的优秀企业之一。
另一方面,新《分层管理办法》创新层维持标准难度降低,此次因维持标准而进入创新层的企业高达815家,占比高达86.7%,这一变动也导致创新层“水分”增多。在这815家企业中,多达317家不满足任何一条创新层标准,也就是说,如果不存在“维持”标准,今年真正满足创新层的企业仅有623家,其中,只符合一个标准的创新层企业分别有340家(标准1)、120家(标准2)、23家(标准3);符合两个标准的创新层企业分别有76家(标准1、2)、47家(标准1、3)、6家(标准2、3);符合三个标准的“三好学生”仅有11家,中大股份位居其列。
近半年,证监会、股转系统领导多次公开提及“推进新三板精细化分层”,推行新三板市场精细化分层大势所趋。届时包括中大股份在内的优质创新层企业有望进入精选层,进一步享受三板市场差异化制度红利。